查看原文
其他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工作融合发展——以小组工作为例

Viburnum 邂逅社工 2020-08-20


摘要:近年来,社工界涌起了一股社工热,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来。但是社工的专业化程度依然偏低,介入手法单一,介入模式固化,服务效果不甚明显,存在一些缺陷。


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类心理的一门科学,始终贯穿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却在社会工作的学习和运用中受重视程度不高。


本文将从分别从社会心理学及社会工作角度介绍,寻找二者之间的共性,探讨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工作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以小组工作为例,运用社会心理学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促进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工作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融合发展;


Social psychology and social work are combined and developed

——Take the group work as an example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community of social workers has been surging, and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joining the big family. However, the professional degree of social workers is still low, the intervention method is single, the intervention mode is solidified, the service effect is not obvious, and there are some defects. Psychology, as a science to study human psychology, has been throughout all aspects of social life, but has not been highly valued in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social work.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from the Angle of social psychology and social work respectively, look for the commonness between them, and discus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combin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 psychology and social work. Taking group work as an example, we use social psychology to provide services to the target, and promote the combin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 psychology and social work.

Keywords:Social psychology;Social work;combination and development


自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以来产生的许多社会问题,引起了欧美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他们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摆脱社会病态,将社会弱者解救于苦难中,社会工作的重大作用引起了中国学者的关注。社会工作由此引入中国,虽历经波折,但终在中国社会扎根


社会工作这一专业由国外引进中国,始终带有国外的色彩,国外社会工作的一些专业伦理、价值观难免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相冲突,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实施,难免需要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磨合。


鉴于此,“本土化”成为中国社工界的一大重要议题,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同样成为社会工作界最主要的关注点,社会工作如何能更好地为中国人提供服务,这成为社工界开展专业服务的一个着力点。


由于人类社会的复杂性,人作为一个具有社会性、个性、特殊性的个体,人的本性由很多个复杂的共同体所决定。“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就没有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的心理特点不能用单一的想法去看待,也不能用单一的手法进行介入。


这就给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时,若不能真正了解“何为人”,以及每个人身上的特殊性,就不能很好的开展服务,甚至还有可能对服务对象做出错误的判断,并且带来严重的后果。


与此同时,独立的社会心理学学科发展得如火如荼,笔者思考着这么一个问题:社会工作讲究专业化,更好的为案主服务,社会心理学也是更好的为来访者提供服务。而作为吸收了社会心理学有关理论和知识的社会工作却对社会心理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若能在实践中加大对社会心理学的运用,定能更好的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同时促进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


从以上几点考虑,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及社会工作角度介绍,寻找二者之间的共性,以小组工作为例,探讨社会心理学在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中的运用,提出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工作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使社工界更加重视心理学,为社工发展添加助力。


一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工作

(一)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交往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和行为的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学科。换句话说,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与社会有关的心理问题, 其探讨的问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学习社会心理学有助于运用社会心理学知识正确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和群体[]。


社会心理学主要从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社会的互动角度出发,不仅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互动,还强调在这一互动过程中,个体的内心感受与情感体验,以及引起的一系列行为态度,是一门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学科,在人类社会中运用广泛,影响着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是一门与人们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


(二)社会工作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助人自助”、“既送人以鱼又送人以渔”等都是对社会工作的真谛描述。在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中,推崇的人文关怀对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具有建设性贡献。


对于社会工作,可以这样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通过专业的技巧和手法帮助服务对象处理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这是狭义上的社会工作。


而广义上的社会工作所针对的是所有社会成员,是为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完善社会功能,发展社会福利,提高人的生活水平和素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而开展的服务活动。不论是狭义的社会工作还是广义的社会工作,都是以人为核心、围绕人来展开的。


(三)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与社会心理学属于两门独立的学科,既具有差异性又具有相似性。就本文的研究目的而言,我们所看的是二者交叉的部分,寻找二者的相似性。


就社会工作与社会心理学服务过程的共性而言,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密性:保密就是保守来访者(服务对象)在专业关系过程中的一切信息,保密是一种强制性的职业伦理守则,更是专业性富有成效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条件。


在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师为来访者提供服务的整个过程中,保密都是约定俗成的一种守则,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师都必须做到保密原则。除特殊强制性的情况下,不得对服务对象意外的任何人透漏服务对象的任何信息。

2、澄清: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师在对服务对象和来访者提供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开始阶段,就必须对服务对象做好事前交代。比如提供此次服务的目的,可能达到的效果(服务开始前不能给服务对象太大的希望),共同遵守的守则和约定,以及保密例外的情况等。


3、专业关系:专业关系是在服务过程中,服务对象和提供服务者进行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关系,这一关系的建立需要运用多种专业技巧和方法,同时,在这一专业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各种准则。


社会工作和心理学中都特别强调专业关系的重要性,这是看一门专业专业与否的重要途径之一。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师都强调与服务对象奖励专业关系,用专业方法和技巧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保证服务的专业性。


4、感情限定:在社会工作与社会心理学的服务过程中强调感情限定,对于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师都特别避免为熟人服务,为熟人提供服务不可避免的都会带有感情色彩,从而影响专业判断。


在服务过程中,这二者都强调要用第三者理性的态度对待来访者,理性分析、处理事件。


5、接纳:即“非批判”,接纳并不是说要放弃自己的一套价值观,而是在自己已有的价值基础上接受他人所有的价值,接受服务对象的一切,包括优点和缺点、好的和不好的以及与服务提供者不相投的一些特质,把服务对象看作是唯一的、不同的个体,尊重他的一切特质。


但接纳并不等同于“赞同”或“认同”,只是接纳存在的事实。通过接纳,帮助服务对象放下防卫机制,给服务对象提供一个安全放心舒适的服务环境。


6、自决:自决是指服务对象具有自己决定和自己选择的权利,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师只是帮助服务对象挖掘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和需要,最终的决定权在服务对象手中,不能暗示性的引导服务对象做选择,要站在一个中立的立场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


(四)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工作融合发展

“融合”一词有匹配;和谐、和睦;掺合、调制之意。社会工作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断地吸收心理学、社会学等其它学科的理论和知识,特别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知识被直接用于个案社会工作实践之中[]。


作为社会工作必修课程,社会心理学教学在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有着重要意义,[]社会工作工作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心理学的运用。


在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不论是开始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还是结束阶段,结合使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都有利于服务有效地开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工作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工作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看似简单的“人”字笔画简单易写,一撇一捺足矣,实则异常复杂。由于人的主观性、能动性以及独特性等,使得社会上人与人之间交往存在很多阻碍。


在大力倡导社会工作专业化的今天,由人的心理活动复杂性所引发的一切行为,给社会工作者工作的顺利开展设置了重重障碍,妨碍了社会工作者对问题的准确界定,从而影响了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性。


服务对象在寻求帮助时,总带有一些基本的心理需求和期待,这样有意无意的需求需要社会工作者敏感地捕捉出来。[]社会工作在配合使用社会心理学之下开展实务,将社会心理学原理融合进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中,在实务过程中重视心理学原理的运用,使社会工作实务开展更具专业性。


(二)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工作融合发展的可行性

社会工作与社会心理学融合发展的可行主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首先,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工作有着相似的理论基础,都是在社会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都关注人际互动。


其次,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工作关注的领域具有很多相同的地方,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工作都以人为关注点,以人为中心。社会工作和社会心理学都是本着科学的知识,专业的价值观,科学的方法和态度为服务对象提供助人服务活动,解决面临的问题,帮助其走出困难。


再次,社会心理学作为社会工作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在社会工作专业总占很大比重,学习社会心理学是修社会工作专业学位文凭的基础。


最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是与社会有关的心理问题,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而社会是由一个个单独的个体的人组成的,社会工作专门为人所提供服务,这两者的最终都是以为为媒介并同时为人提供服务的。因此,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的融合发展才能更好的解决人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三社会心理学在小组工作中的运用

由于社会工作的特殊性和包容性,使得社会工作广泛吸收了各门学科,其中就包括了社会心理学。


然而很多高等院校对社会心理学的授课并没有达到所谓的高度和深度,使得社会心理学在社会工作实务开展过程中知识不扎实,运用不当,以致于很多服务效果不佳或很难顺利开展下去。


在社会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是工作开展的重要开端,而由于人作为一个特殊的个体,人的复杂性使得社会心理学在社会工作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若社会工作者在为服务者提供服务时能充分运用心理学知识剖析人的内心最深处,有利于问题的清晰探析,从而提供更有效的服务,有利于提高社会工作的专业性。



(一)小组筹备阶段

小组筹备阶段也可称为小组组建阶段,这个时期是小组工作者对小组工作的准备阶段。这个时期的小组组员,有的是明确会进入小组的人,而有的是潜在的成员。针对潜在组员,需要社会工作者进行宣传,并且这个时期有的组员对于自己的问题和需要并不是很清楚,这时候社会心理学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首因效应与初步建立关系

在社会心理学中首因效应也称“第一印像效应”、“初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印像对今后关系的影响,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一般来说,第一印象给人带来的感受是最持久的,也是很难改变的。


因此,社会工作者在招募组员的时候注意运用“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深刻,有个好的开始,让潜在组员对社工有个好的印象,愿意与其接触,更有利于接下来的工作的开展。


2、镜像效应与明确问题及需要

在自我意识心理学中,人们把别人对自己的态度犹如一面镜子一样反射出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就使得人们很好的了解自己。通过在小组中,他人这面镜子全方位的照看,使组员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发现自己内在的需求和问题,使镜中的我和境外的我渐渐合二为一。


在这一阶段,社会工作可以利用镜像效应帮助读物对象真正地认识自己,认识真实的自我,帮助发现服务对象的需求与问题,动员其参与很好地到小组活动中来。



(二)小组初期阶段

在这个阶段的小组工作活动中,小组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认识,建立相互关系,在这一阶段社会工作者可以使用“德西效应”原理、“罗森塔尔效应”、“自我暴露定律”等打破成员之间的僵局,实现破冰之旅


1、德西效应与情感关怀

“德西效应”认为外在奖励与内在报酬兼得不但不能增强工作,反而会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就社会工作的特殊性而言,我们要避免“德西效应”,对于服务对象更多的应该是倾注情感上的关怀,不应该将其关注点引导到“有什么好处”焦点上来,而要使服务对象为了自身的“想要”主动的参与到服务中来。


2、罗森塔尔效应与鼓励、支持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赞美效应”。根据“人在情境中”的原理,“德西效应”认为,人的情感和行为会受到他人下意识的影响,赞美、鼓励和信任会带动一个人的行为发生改变。


在小组工作开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不愿意放开自己的人,这时候社会工作者接纳组员的不自信,在各方面对其暗示、鼓励和支持,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自我暴露定律与打开心门

“自我暴露定律”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贵在坦诚、相知,要让别人接纳你首先需要让人了解你。在小组工作初期,纵使组员已经加入到小组活动中来,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对其他组员彼此不熟悉,还不信任对方,不愿意放开自己,这时候需要工作者适当的自我暴露,带动组员打开自己,参与到小组讨论与活动中。



(三)小组中期阶段

在小组工作中期阶段一方面组员之间彼此熟悉,亲密关系随之产生,另一方面随着亲密关系的产生小组成员可能会引发摩擦,小群体随之产生,不利于工作的开展。这时候社会那个作者可以利用“换位思考定律”及“完美笑话公式”等来处理组员之前的情感。


1、换位思考定律与接纳

“换位思考定律”认为,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不同,心境难免会不同,我们是很难理解他人的感受的,所以这就需要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


在小组工作中期,由于观点不同,难免会产生争论,这时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巧用“换位思考定律”,帮助小组成员学会感受他人的感受,接纳他人,随时从他人角度着想,缓解小组内部矛盾。


2、完美笑话公式与幽默

“完美笑话公式”,即通过巧妙的话语既能缓解氛围,打破僵局,又不会引起尴尬。在小组工作中期阶段,由于组员之间彼此熟悉,彼此之间的他人不能接受的小缺点慢慢暴露出来,难免在互动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摩擦,这时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利用“完美笑话公式”,以一个适合的度打破僵局,缓解彼此的尴尬,又使互动双方不不失面子。


(四)小组后期阶段

这个阶段的小组,成员之间得到了很好的磨合之后,渐渐产生了归属感和认同感,而此时,小组工作的目标已经实现、任务已经完成,约定的时间已经来临,小组工作也接近尾声,处理好离别情绪是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曼狄诺定律”认为,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很多挫折与失意、痛苦与烦恼,而且会产生很多消极影响,最重要是是要学会笑对生活。在小组临近结束时小组工作者可以利用“曼狄诺定律”正确处理让组员的离别情绪,笑着说再见。


四总结

社会心理学作为社会工作学科中必不可少的核心部分,在社会工作的服务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社会工作与社会心理学的融合发展,不仅对服务对象有很大的帮助,还有利于提高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促进学科的丰富与自我完善,对于学术界而言也将是一大建树。


参考文献

[1]潘桂芳.社会工作专业实效性与时效性教学与挑战——以社会心理学课程为视角[J].安顺学院学报,2016,18(01):75-77.

[2]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3] 张利增.个案社会工作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7(09):8-10.

[4] 林山华.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心理学教学改革问题探析[J].管理观察,2018(27):134-135.

[5] 蒋杰.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探析个案工作的基本原则[J].中国社会工作,2018(01):55-56.


- END -



作者:Viburnum

大学:安徽大学

校对:阿亚小天使


每日推荐(点击标题即可阅读)1、城镇残疾人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建构研究 ——以克山县为例2、基于叙事治疗对血液肿瘤患儿生命关怀的研究 —源于一名医务社工的思考3、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模式介入小学生朋辈交往问题的实务研究4、医务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及对策研究——以癌症患者为例5、社会工作介入融合教育推广问题研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